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家屬適應原則 (身為家屬當然必看)

家屬適應原則


對於突然發生腦中風患者及家屬而言,都面臨一個從未有的經歷,從擔心、害怕及對病情的不了解而產生許多情緒反應。這些壓力及負面情緒,除了患者本身的調適外,家屬在照顧上也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以下就以 急性期、出院準備及復健慢性期三個時期來說明患者 在不同階段中,家屬應該如何給予適當地協助:

一、急性期
安靜環境及休養

對腦中風的病患來說,保持環境安靜及情緒穩定,避免再受外來環境的刺激是很重要的,因此倘若有許多親朋好友要探病,最好避免這段時間探訪,等病況穩定後比較適當。
掌握病況變化
當患者還處在急性期的時候,症狀很容易 出現變化,家屬須協助注意病患的狀況,包括意識是否清醒(可詢問患者人、時、地,看是否能正確回答)、觀察腦壓升高徵象如:頭痛、噁心、嘔吐、焦躁不安、視力模糊或複視、對溫度及刺痛感覺異常、頸部僵直等,詢問及觀察手腳有沒有麻或沒力感呼吸是否呈現不規則或呼吸暫停 等,若是病人一直睡叫不醒或有任何徵象時,應立即告訴醫護人員處理以免延誤處理的時機
飲食
在急性期時,除非接受開刀,否則大多不需要禁食;但因為患者常有臉部肌肉無力或吞嚥困難等問題,因此,需配合醫師指示採用合適的進食方式,例如:由口進食或鼻胃管灌食。若由口進食,首先應讓患者採坐姿,喝水確定沒有嗆咳,再一點一點小量地餵食。食物種類以軟質(如蒸蛋、布丁)漸進至稀飯、乾飯。
血壓控制
急性腦中風發生後由於腦壓增高以及腦循環自動 調節機轉的作用,一般而言收縮壓維持22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若患者有接受血栓溶解治療,血壓需要嚴格控制使收縮壓低於185毫米汞柱。依腦中風種類不同血壓控制原則如下:
1.
出血性腦中風:應視患者個人病史,有無慢性高血壓、有無顱內壓升高、發病時間、術前術後的情況而定。一般而言,腦出血患者的血壓控制較腦缺血患者來的積極。血壓應控制在收縮壓<180毫米汞柱,舒張壓<105毫米汞柱;如20分鐘後測量血壓仍無法恢復甚至更高時,則應給予降血壓治療。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平均動脈壓>130毫米汞柱即需開始降血壓。對於開顱手術者其平均動脈壓盡量不要高於110毫米汞柱;若收縮壓<90毫米汞柱時,則必須給予升壓藥。
2.
缺血性腦中風:由於降低血壓可能使腦部灌流壓力不足,造成缺血區域擴大,導致腦細胞因缺血而壞死。因此,醫師會考量這些因素後才視情況使用降血壓藥物。若收縮壓<185毫米汞柱,舒張壓<105毫米汞柱,不用治療;收縮壓>185毫米汞柱,舒張壓>105毫米汞柱,如果無不適的症狀不用治療;收縮壓>220毫米汞柱,舒張壓121-140毫米汞柱,20分鐘後再測量血壓仍相同應治療。
減壓性手術急開顱手術
如果是大範圍的缺血性中風及顱內出血嚴重,因為腦壓太 高,必須將頭骨打開,以免腦部過度腫脹壓迫腦組織;另一目的是可以將出血的血塊移除。神經外科醫師會評估患者狀況,看病情是否適合開刀,與家屬解釋手術的重要性、危險性及開刀的成功率、是否需長期照顧等。當您決定接受腦部手術,則需填寫手術及麻醉同意書。

二、出院準備
在患者進入復健期,並準備回家時,要注意的事情包括:
重新安排家中每個人的角色
例如:誰來遞補患者原本在家中的角色?誰主要負責就醫的相關事宜?誰可以協助家務?盡可能讓全家的生活還是維持正常,運作不會太過混亂。
適度向親友協助並尋求可用的資源
因腦中風的治療及復健過程是一段漫長的路,此時須適時求助,社會資源的運用,如:個人的保險給付、申請殘障手冊及殘障津貼等,都是家屬可以尋求幫忙的地方。
適度安排家中環境
腦中風患者多少會留下後遺症,輕者只需要簡單的協助即可,甚至可以完全獨立;重者可能需要長期臥床,日常生活完全依賴別人協助。例如:床、浴室加裝扶手等,可以事先準備好。此外,主要照顧者也應該準備好適當的照顧方法,如:請看護、學習照護技巧、藥物的認識及定期回診的重要性等。


三、復健慢性期

持續復健
研究顯示,愈早進行復健,對患者功能的恢復愈有幫助,當患者進入恢復期(約發病7天後),病況比較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此時就應該儘早讓患者恢復一些日常生活工作,如:自己練習吃飯、換衣服等,復健醫師及治療師在此時也會協助患者和家屬,一起進行復健治療。家屬需常常給予患者鼓勵,並陪伴患者一起做復健,如此,能夠讓患者更有信心完成復建。
配合治療
腦中風的原因通常來自於某些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過了急性期之後,仍需積極控制這些問題,配合醫護人員治療及檢查。 
心理支持
家人的支持是患者最大的支柱,家屬和患者在此時都應該要認識腦中風是甚麼?例如:腦中風的危險因子有那些?患者有那些症狀?那些狀況需立即就醫…..等,進而協助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和患者接觸時間較多,對於患者的情況較清楚,家屬可以和醫護人員討論,如何幫助患者重建身心;除此以外,醫院的社工人員也是家屬可以尋求協助的對象,能夠幫忙家屬尋找可用的社會資源、協助處理患者的情緒及出院後安置問題等。所以,家屬在這過程中並不是孤軍奮鬥的。
克服依賴心理
患者在急性治療期,因為活動受到限制,有許多日常生活工作,如:吃飯、洗澡等,都依賴醫護人員; 在恢復期應該有少許功能已經恢復,家屬應該依照病患恢復情形,並配合復健師的指導,逐漸放手讓患者自行做,家屬在旁協助,陪伴並適時給予鼓勵。千萬不要因為心疼患者,或覺得患者做不好而幫他完成這些動作,這樣只會讓患者一直停留在依賴狀況下,而無法獨立。



家人的支持,---以正面的角度來協助病人
因傷害已造成,故必須於手術後開始進行一連串的復健工作。接下來我想談的是,做為一位病人家屬,在事情已發生後,除了在旁照顧生活起居外,應如何對待病人以避免因一時的言行不慎,而在心理上造成傷害。家人為了不想讓先生過於擔心他的身體狀況而憂心氣餒,故對他的病情皆刻意輕描淡寫。尤其是病人最親近、最信任的家屬,絕對需克服心理上的障礙,絕不可因病人的狀況而氣餒,不要小看輕輕的一聲嘆息,其殺傷力皆有可能打擊到病人的信心

病人家屬最重要的是對待病人的態度,應是 “既溫柔且堅強”,面帶微笑的去做每一件事情,不可不耐煩,應以病人為中心。其實在這個節骨眼上,若有宗教信仰其助力是蠻大的。凡事雖不能太悲觀,但有時認命其實也不壞,因為認命所以能接受那個困境,既接受這樣的困境,也就不會唉聲嘆氣,相信在 “接受”的狀況之下,也就能 “歡喜”的去做每件事情,相對病人在正向、和諧的環境下,不就能好好的療傷,不是嗎?

現在先生已逐漸康復中,感謝台北榮總腦神經內科醫療團隊的悉心照顧,家人的援助,以及孩子們的體諒(因媽媽要照顧爸爸,所以一切日常生活皆須自己打理)。也因此次的事件,孩子們更懂得體諒、互相照顧,著實成長不少,他們也因此的困境而視為是自己的修行,不卑不吭而勇敢的面對。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保健食品 (有些不能吃...)

腦中風的飲食療養
  一般情況下,中風患者飲食仍維持一日三餐,早餐應於六、七點;中餐在中午十二點左右,晚餐在晚上六、七點最佳,每餐間隔五小時左右,如果晚餐和第三天的早餐相隔十二小時以上,則有礙於體內生理代謝,導致胃黏膜分泌細胞的衰退,並降低胃酸和明蛋白每酶的分泌。
  部分中風患者的牙齒咀嚼功能較差,消化能力不僅,可採少量多餐,每日進食四餐。每餐進食以微飽即可,但早餐應較為豐富,以配合白天活動的體力消耗,午飯要吃飽,晚飯不要吃太多,以幫助休息狀態下的消化功能。
  中風患者應多吃蔬菜、水和和豆類,少吃動動脂肪,吃素最好!
在選擇一般食物時,要注意葷素的搭配,飲食中則提倡高蛋白飲食,豆製品、瘦肉、蛋白和穀類等,可預防因長期低蛋白飲食造成的記憶力衰退、無力、貧血等。另外,應多吃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可隱低血膽固醇,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一般的植物油包括花生油、葵花籽油、芝麻油菜,並應少吃動物內臟如心、腸、腦以及蛋黃、烏魚子等高膽固醇食物。中風的人還應少吃甜食,減少糖分的攝取,因為糖可轉變為肪,儲存體內,促使動脈硬化,如果有效節制糖類食品,有助於中風後,病體的恢復和預防其他疾病發生。

  由於高血壓是引起腦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應要多吃降低血脂和血壓的食物,包括豆類、蔬菜和瓜果類等。
1.豆類方面,豆腐是一種高蛋白的食物,所含脂肪植物性,可降低血脂和預防動脈硬化,適合肥胖和高脂血症的患者。
2.蔬菜類:豆芽菜含較多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可降低血脂、治療高血壓;馬鈴薯含糖和蛋白質,可提供較多營養物質,產生較低熱能,可避免過多能量的儲存,具減肥效果;大蒜可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和腦血栓形成;芹菜可降低血壓、血脂和軟化血管作用;白蘿蔔可活血化瘀、消食利尿、清熱解毒;紅蘿蔔具高營養價值和菜理作用,可降血壓血脂;海帶有軟堅散結、利水降壓效果,可預防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和動脈硬化。
3.瓜果類:南瓜營養豐富,某些成分具促進入體胰島素的分泌,可增加肝腎細胞再生能力,降低血糖、血脂、血壓;黃瓜中具有丙醇二酸,可抑制糖類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和降低膽固醇;橘子可裱風散結、清肺理氣,促進胃腸消化,除了降血壓、降血脂,還可預防血管破裂;蘋果可潤肺祛痰,可降血壓、血脂;梨子可利尿解毒、潤躁止渴;山渣含大量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具活血化瘀、消食健胃、增進食慾和降血脂、血壓作用,可預防動脈硬化。
4.其他:食用醋可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消滅菌,清血管壁的膽固醇,有效。防止動脈硬化發生,長期吃醋又可防止高血壓的發生。
  對於體形消廋,善動易怒的患者,宜多吃蔬菜、水果、穀豆等清淡食物和奶蛋食品,少吃牛、羊、無鱗魚、海鮮和辛辣食品;體質胖,嗜睡慵貝的懶的患者也是以蔬菜、水果和榖豆為主,少吃肥肉、奶類、油類食品。

  對於中風患者而言,康復期可常用健腦益智類的食物,如葡萄、菠蘿、荔枝、龍眼、百合、核桃、山藥、黑木耳、黑芝麻、和茶,增智類食物的營養可增強記憶力和開發知能。中醫認為,採用增智類食物可增強思維和記憶力,而智能的產生和保持,與各臟腑的功能相關,神、魂、魄、意、志的思維能力表現,均苗1五臟所至,因此益智食物的保健作用在注重對各臟腑的調攝,其中心臟、腎臟、脾臟最應注意。
  通過增智類飲食,便可養心血、開心竅、補脾氣、益腎氣、滋腎陰,從而健腦、醒神、不迷、不忌。

1.蔥:具活血、散寒功能,可促進食慾、振奮神經,促進血液循環。
2.含豐富蛋白質、鈣質、鐵質的食物,對中風患者十分營養。
3.海帶菠菜湯:可促進腦血管病患的康復。
4.紅棗羹:可治療出血症。
5.黑芝麻粥:可促進人體代謝、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醉、消除血管壁沉積的膽固醇,改善動脈硬化和高血壓。
6.橘皮飲:橘皮晾乾後以開水泡,可防止腦血管病。


腦血管疾病(腦中風)為台灣地區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然而和腦血管相關的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壓性疾病也分列第 4、第 5、第 9 位。
  在此季節交替、溫差變化大的時候,有以上疾病的患者,除了如常按時服藥、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外,宜注意保暖以及避免火辣辣的麻辣火鍋,否則爆發腦中風或再度中風的機會就升高了。
  那麼已罹患腦中風者在飲食方面應如何調養呢?
  在腦中風的急性期,病人多伴有昏迷等意識障礙,不能正常進食,此時必須以管灌飲食(1)供應營養。在恢復期時,應根據病人的後遺症情況,採取不同的營養支持:拌有咀嚼、吞嚥困難者,可採用管餵飲食;可咀嚼、吞嚥的患者,則酌情給予半流質飲食(2)或軟質飲食(3),再逐步恢復為一般的飲食。
  飲食方面,除了注意供給足夠、均衡的營養之外,並控制各種可能引發再度中風的危險因素,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及肥胖等,所以飲食原則與預防飲食相同---採限制熱量、低油、低鹽飲食。
  在食物的選擇及製備方面,有以下的建議:
1. 種類多多,好處多多:
奶類及其製品、五穀根莖類、肉魚豆蛋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類等六大類食物,宜多樣攝取,才能充分的獲得各種營養素。
2. 別讓體重成為您的負擔:
中風病患常因行動不便,以致活動量降低,每天消耗的熱量減少,應限制熱量的攝取,維持體重、避免肥胖。禁食精製糖、蜂蜜、甜食、含糖飲料及純糖製品,適量減少五穀根莖類食物以及烹調時少用油。
3. 太鹹或調味過重的食物有礙健康:
忌食醃漬食品、臘味食品、蜜餞及調味濃重的罐頭食品;各種調味料如食鹽、醬油、味精、烏醋、蕃茄醬、豆瓣醬、沙茶醬、甜麵醬等要減少用量。
4. 過量油脂及高膽固醇食物是無形殺手:
選用植物性油脂,多採用水煮、清蒸、涼拌、燒、烤、滷、燉等方式烹調;
5. 禁食肥肉、內臟、魚卵、奶油等膽固醇高的食物;可多選擇脂肪含量較少的魚肉、去皮雞肉等;全蛋每週可吃12個。
6. 纖維質是血管及腸道的清道夫:
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各種蔬菜、水果、糙米、全穀類及豆類,可幫助排便、預防便秘、穩定血糖及降低血膽固醇。
7. 避免飲用過量的咖啡因飲料:
咖啡、茶類都屬於含咖啡因的飲料,也是興奮劑,因此宜適可而止,且避免添加奶精及少用糖來調味。
8. 拒絕菸害:
香菸中所含的尼古丁等成份,會導致微血管收縮、阻礙血液循環,因而提高了再度中風的機率。
9. 別當酒國英雄:
適量飲酒(每週12)雖然可能幫助血液循環,但酗酒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影響正常飲食,導致營養不均衡。有關每次酒量請見下表:
食物選擇以六大類為主,但針對疾病病情發展,在食物的選擇上會有些修正,修正結果如下:  

建議選用的食品
不建議選用的食品
五穀根莖類
全穀類、米、麵、饅頭、吐司、米粉、冬粉、馬鈴薯、餃子皮、餛飩皮、地瓜、芋頭等
額外加糖、蜂蜜、果糖的食品,
例如:西點、蛋糕
肉魚豆蛋類
去皮的雞肉、瘦肉、魚肉、豆腐、豆干、全蛋(每週12)
加工醃製食品:香腸、火腿、腊肉;魚卵、蛋黃、鹹蛋、皮蛋、內臟
蔬菜類
新鮮蔬菜
醃製蔬菜,例如:泡菜、醬瓜、醬菜
水果類
新鮮水果
水果罐頭、蜜餞、椰肉
油脂類
植物性油脂
動物性油脂、椰子油、棕櫚油、動物皮層;酪梨
奶類
全脂奶、低脂奶、脫脂奶、低脂優酪乳
乳酪、煉奶、調味奶
調味料
適量使用鹽、味精、白醋等調味料,但烏醋、蕃茄醬、豆瓣醬、沙茶醬、
甜麵醬等,含鈉量亦高,常被忽略,須謹慎使用。
烹調方式
多採用水煮、清蒸、涼拌、燒、烤、滷、燉等方式烹調食品。
每次酒量
30毫升 大麴酒、高粱酒、茅台酒
40
毫升 藍姆酒、白藍地、威士忌、琴酒、伏特加
70
毫升 米酒
90
毫升 陳年紹興、黃酒
100
毫升 紹興
120
毫升 白葡萄酒
260
毫升 台灣啤酒
























    






高血壓患者必吃的“營養”食物
三餐
飲食安排應少量多餐,避免過飽;高血壓患者常較肥胖,必須吃低熱能食物,總熱量宜控制在每天 8.36兆焦左右,每天主食150 -250,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佔50%。不伴有腎病或痛風病的高血壓病人,可多吃大豆、花生、黑木耳或白木耳及水果。晚餐應少而清淡,過量油膩食物會誘發中風。食用油要用含維生素E和亞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多吃高纖維素食物,如筍、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帶、洋蔥等。
低鹽
每人每天吃鹽量應嚴格控制在2 -5,即約一小匙。食鹽量還應減去烹調用醬油中所含的鈉,3毫升醬油相當於1克 鹽。
鹹(醬)菜、腐乳、鹹肉(蛋)、腌製品、蛤貝類、蝦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頭、空心菜等蔬菜含鈉均較高,應儘量少吃或不吃。

高鉀
富含鉀的食物進入人體可以對抗鈉所引起的升壓和血管損傷作用,可以在食譜中經常"露面"。這類食物包括豆類、冬菇、黑棗、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筍,根莖類蔬菜如莧菜、油菜及大蔥等,水果如香蕉、棗、桃、橘子等

納豆 (預防用...有打抗凝血不能吃)
       納豆乃是由黃豆,經過稻草中的納豆菌發酵之後產生的,帶有黏性物質與獨特氣味的黃豆發酵食品。原本大豆中就含有各種健康成份,其中大豆蛋白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中性脂肪,而卵磷脂和皂草則具有強力的抗氧化效果,可以防止膽固醇氧化,血液中膽固醇過高或是中性脂肪過高,都是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動脈硬化會造成腦中風和心臟病),而氧化過的膽醇更是加速動脈硬化的元凶,因而大豆可能具有預防腦中風和心臟病的效果,並可提供營養的補充
        而黃豆經過發酵之後產生的納豆,又有一種奇特的成份叫做納豆酵素,納豆酵素可以說是一種天然的血栓溶解劑,它在實驗中可以將培養皿上血栓溶解掉。然而,有些中風患者是由於心臟因心律不整或心瓣膜缺損產生的血栓造成的,這些人常需服用特殊的抗凝血劑來預防心臟血栓以及腦中風的產生。納豆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K,而維生素K剛好會中和掉抗凝血劑的作用,因此對於服用抗凝血劑的人來說,食用納豆反而可能造成腦中風病發的結果
        其實,有很多天然的食品都具有預防腦中風的效果。蔬菜、水果中富含的維生素C、維生素E和β胡蘿蔔素都具有抗氧化效果,可以防止膽固醇氧化,進而防止動脈硬化,預防腦中風。而洋蔥、蔥和大蒜中含有特殊的硫化物,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也可以預防腦中風。納豆具有溶解血栓的功效,但對於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病患來說,納豆反而會增加腦中風的風險, 最好是經由醫師評估,再決定是否適合食用納豆。
銀杏(有吃阿斯匹靈不能吃)
        銀杏葉含有天然的血小板凝集抑制劑,可以幫助血管擴張、增加血流,並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等作用。但國外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長期大量服用銀杏葉萃取物,對老人失智的幫助有限,反而可能增加患者中風的風險。根據《美國神經醫學會》(Neurology)今年初刊登的一期刊:瞭解銀杏葉萃取物健康食品是否確實對預防老人失智有幫助。研究發現,試驗組老人罹患短暫性腦缺血甚至缺血性中風的風險,竟明顯遠高於對照組的老人。坊間一些健康食品是屬於食品級而不是藥品,所以服用前需與醫師討論。如果將銀杏與阿斯匹靈合用,會延長凝血時間,不可以將銀杏與抗凝血藥物同時食用,容易造成出血不止。手術後的病人、孕婦、生理期的婦女也避免服用銀杏葉,以免造成流血不止的意外事件。
紅麴(須跟醫師諮詢)
    
        紅麴是紅麴菌 ( Monascus ) 生長於蒸煮米粒上發酵而成,含有一種可抑制體內(肝臟)膽固醇合成的最佳成分,稱之為HMG-CoA還原酵素之抑制劑,能幫助促進健康的血清膽固醇水平,紅麴同時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也有助於促進健康的血清三酸甘油酯濃度。近幾年來紅麴菌被各國醫學證實含有膽固醇合成抑制劑-紅麴菌素K(Monacolin K),能優先降低導致動脈硬化的壞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紅麴保健食品在降膽固醇的作用上一直被大家提及,這是因為其中的lovastatin成分和降血脂藥物的史塔汀(statin)類藥一模一樣,所以吃了降脂藥又吃紅麴保健品時吸收過多,反而造成肝、腎負擔與傷害。在美國,紅麴保健品被當成藥品,不能當做食品販售,所以台灣民眾在購買前最好先與醫師討論。
    降血脂藥物史塔汀類已有健保給付,若血脂偏高但還未到可使用藥物標準者,也不建議因此使用保健食品,應先從控制飲食、維持運動做起,無法改善時再與醫師討論,勿自己亂買保健品吃。
保健食品吃太多對身體不但沒幫助,可能還有害,選購前除了做身體檢查,最好先與醫師、藥師討論,免得花錢又傷身。

腦中風的復健治療 (復健非常重要, 把握黃金三個月, 前半年)

腦血管疾病在台灣名列十大死因之第二位,而且是成人殘障的主因。腦中風將帶給醫療照護系統相當大的負擔,首先是急性中風的早期治療,再來是中風病人恢復期後的長期復健與照護。ㄧ個家庭只要有一個人中風,家中的氣氛就變的截然不同,面對接踵而來的長期復健工作,此時中風病人與家屬都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千萬不要過度心急,遭遇困難時可尋求專業人士或機構協助。腦中風病發後的6個月是復健的黃金時期,運動能力恢復最快,應好好把握時機。中風後,70%-80%的病人可恢復到走路的能力,50%-66%可獨立執行日常生活功能,17%需人協助大小便。
何時開始復建
依照英國物理治療指引,建議栓塞性中風患者在病發3日後開始接受復健治療,早期開始復健評估和治療是確保最佳復健療效的不二法門。復健科在病人「醫療狀態穩定」後,便會及早介入。
中風復健可分三階段
急性期:生命象徵已穩定超過24小時後,就可開始在病床上翻身及做肢體關節運動,可防止褥瘡及關節僵硬的發生。
亞急性期:約中風發生後一週至數月間,治療目標在促進神經修復或重新整合、訓練日常生活功能,減輕照顧者負擔並增加患者的獨立。
慢性期:約中風後數月至年餘,治療目標將患者的功能發揮到最大,並增進生活品質。
中風的復健包括:
中風的後遺症與併發症相當多,復健治療會盡量依個別病人的症狀與程度來進行包括:
物理治療:運動困難、步態異常或平衡失調,重建運動功能(肌耐力、平衡、協調)及步行能力。
職能治療:日常生活訓練,例如:進食、衛生、穿脫衣物等自我照顧活動、副木、支架製作、輔具評估與訓練。
職能治療職能治療
                    
語言治療:矯正語言障礙,例如失語症的病人,利用溝通輔具,給予口語和理解表達之訓練;針對吞嚥功能障礙予以治療。中風早期本院復健科有提供早期床邊物理治療,可針對臥床病人進行被動關節運動,教導擺位與翻身,床上運動等項目,並請家屬主動參與治療。等到病人「醫療狀態穩定」便可至運動治療室,更進一步的加強功能性訓練。包括之項目如:
  1. 站立傾斜床是為了降低長期臥床病人的直立性低血壓,而採取漸進式增加站立角度,通常由30度逐漸增加至70~80度。
    站立傾斜床
  2. 功能性活動訓練:包括翻身、由床上坐起來、由床上移動到椅子(輪椅)上、行走、上下樓梯、進食、個人衛生如洗臉、洗手、刷牙、梳頭髮、上廁所、洗澡、穿脫衣服等日常生活活動。目前最新的觀念是病人無論有無使用輔具,每天至少走50呎(約18公尺),可以顯著有效減少中風後發生深層血栓靜脈炎之機率,目前本院復健科新進懸吊行走訓練器,可以減輕病人部分體重,協助病人早期達到行走的功能。
     加強心肺耐力訓練
  3. 對於痙攣或是關節攣縮之現象,需要照護者幫忙做伸展運動,關節活動,以及抗痙攣姿勢之擺位,一天數次。也可用功能性副木協助擺位。
  4. 加強心肺耐力訓練, 例如騎固定式腳踏車,走跑步機,手搖耐力機等,皆有助於病人日常生活之體能需要。

一般來說,接受復健治療中風病人約40﹪上肢功能恢復良好,完全恢復者僅15-20%;下肢訓練後可自行走路者約85%,能上下樓梯者約20-40%,這些功能性恢復大都在中風後六個月內完成,特別是前三個月最明顯。中風復健是一項長期抗戰任務,患者本身意志力和心情的調適很重要。不要給患者過多壓力,應該放鬆心情持續有信心復健及調整生活型態,如此才能循序漸進回到原來的生活





【中風病人復健小撇步】


雖然時間已經要到了,但最後還是想快速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爸爸中風後,我們家使用過的幫助爸爸復健的小方法:

製作字卡
:

我爸爸的失語症是「說」跟「寫」的能力影響最大,但是讀的能力較沒有受損。所以當時我們製作了生活常見詞與的卡片,讓不能說話/寫字的爸爸能用字卡拼出他想表達的意思。

使用小學教材:

當時幫爸爸練習說話能力時,發現小學生課本的句子通常比較短,是很好的復健教材;另外我們也有去買小學生的認字卡,讓爸爸從字、詞語這種短的發音開始練習。

生活經驗復健:

因為醫院的復健次數有限,所以我跟媽媽在黃金復健期時,每天會幫爸爸開課,從他較熟悉的生活經驗取材,例如一起練習對話,聊爸爸過去的興趣(園藝、游泳、易經等)、回憶昨天一天去了哪裡、或配合時事新聞一起討論;我自己覺得,愈是貼近病人生活的題材,爸爸的復健反應是愈好的

緊急連絡卡:

如大家所知中風病人發生二度中風的機率是比較高的,所以我跟媽媽有準備一張緊急連絡卡,正面寫明我爸爸的病況,背面寫上我們的名字,讓爸爸隨身攜帶。用處有二:當真的發生意外時,別人會知道跟誰聯絡,另外因為我爸爸外表看不太出來是中風病人,有時去買東西,因為無法說話,跟店員會有溝通障礙;出示這張卡片,可以讓店員了解這個客人是需要他們主動幫助的。

以上一些小技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祝福大家陪伴家人的病後人生,都能持續勇敢的走下去,一起加油囉!

一分鐘快速檢測腦中風 (###非常重要,有症狀及早就醫!!)

一分鐘快速檢測腦中風


1.張牙裂嘴或微笑
~~~是
否有嘴角歪斜,嘴角笑紋消失或表情不對
   2.舉起雙臂維持一段時間
~~~是否有任何一側會無力下垂

3.大聲說自己的名字或說一句話
~~~口齒是否清晰言語是否流暢內容無誤

一分鐘
若其中一個出現問題,則表示有腦中風的可能,須立即確認發病時間,儘速送醫。


腦中風—333黃金搶救        所謂333黃金搶救也就是在腦中風發作3小時內及時搶救,會增加3成3有效治療腦中風的機率。也就是缺血性腦中風患者若能及時應用溶栓藥物治療,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
        血栓溶解劑並非萬靈丹,治療過程亦可能伴隨潛在危險,民眾應學習判斷腦中風的先兆,並緊急送醫(最好於發病2小時內就醫),才是當務之急。

各種相關文章節錄 (屬於常識,有空可看)

腦中風危險因子


心臟病:有些心臟病會在心臟產生血栓,由血栓脫落的栓子隨著血流游走到身體其他各部位,當跑到腦部血管塞住時,腦中風就發生了 。
肥胖:肥胖的人容易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等疾病,所以當然也是可能導致腦中風的因素之一。

以前患過腦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10﹪的腦中風倖存者在緊接著的一年內會再發生腦中風,六分之一的腦中風倖存者在隨後兩年內會發生下一次的腦中風。 有心肌梗塞或嚴重週邊血管疾病的患者,未來中風的危險性為無相同疾病者的2~4倍。

要防治腦中風,必須正確認知危險因子,掌握送醫時機及治療黃金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如此才能將傷害減至最低。


 腦中風可以簡單分為二種

依據血管病態可分兩大類為缺血性腦中風與出血性腦中風。
缺血性中風:
由於腦血管硬化,導致血管狹窄及閉塞或心臟病引起血凝塊阻塞了腦部的血管或動脈,使腦細胞缺血缺氧受損,約佔所有中風70%。 是目前台灣地區最常見的腦中風型態。和出血性腦中風相比,缺血性腦中風較常發生在睡眠中或剛睡醒時


出血性中風:
由於突然的激動、血壓升高或其他原因造成腦部的血管破裂,血液進入腦部組織,進而引起腦部大範圍的受損,約佔所有中風23%。此類腦中風易發生於病患處於忙碌、緊張、生氣、情緒激動或劇烈運動等狀況,會突然增加血壓的時刻。



如何預防缺血性腦中風


1.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發生,三高易導致動脈硬化,繼而產生血栓,是缺血性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均衡飲食、維持理想體重,是三高飲食治療的基石,有三高症狀者,需共同注意的飲食原則為少糖、少油、少鹽、高纖維質的「三少一高」的飲食原則。
2.避免抽菸、酗酒

3.生活作息及飲食正常,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及三餐不定時、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成人,應盡量調整作息及飲食習慣。

急性腦中風之醫療照顧 (重點: 注意水分攝取,排便防便秘,預防褥瘡等)

來源: http://www.vghtc.gov.tw/GipOpenWeb/wSite/lp?ctNode=46052&mp=3032

急性腦中風的症狀與一般生活照顧

腦壓升高的照顧

大範圍腦梗塞的患者,可能在中風後1至7天內出現腦水腫及腦壓升高的問題,而導致中風症狀的惡化,故一般也將中風後二 週視為"危險期",但此危險期的長短因中風範圍及種類而有差異。(參見腦壓升高的症狀與處置)
一、減少腦壓的方法:
1.抬高床頭30度。
2.側臥時應維持頸部的平直,避免頸靜脈因脖子或頸部轉動 受壓迫而影響腦部血液回流。
3.維持體溫37.5度C以下。
4.急性期多臥床休息
5.如果因翻身或拍背需搖低床頭時,時間不宜過久,盡量採集中護理。
6.維持病室安靜,讓患者保持情緒的平穩
7.限制訪客探視時間,給患者充分的休息
8.保持排便暢通,避免用力解便。
二、降腦壓藥物的使用
:常使用的降腦壓藥物是Glycerol 及Mannitol。
Glycerol:是一種含甘油及果糖的配合製劑。利用高滲透壓脫水的作用及利用甘油為能量介入腦代謝過程中,以間接促進代謝的改善,迅速使顱內壓下降、腦水腫消失及腦血流改善。依症狀及年齡增減用量,滴注時間以30分鐘至40分鐘內快速滴完。
Mannitol:有降低腦壓及縮小腦容量的作用。可改善因腦壓增高所導致的症狀,依症狀及體重增減用量,有利尿作用,注射期間應注意水分的攝取,記錄每日水分輸入及輸出量是否達到平衡

視覺障礙病患照顧

一、偏盲或半邊忽略
偏盲:就是單眼或雙眼的單側視野缺損。
半邊忽略:患者視力可能沒問題,視線常轉向健側,會忽略患側的物件環境或肢體,連吃飯也只吃位於健側一半的飯菜,畫圖也只畫健側一半的圖形。患者往往會忽略患側放置的東西,常會沒看見而撞上去,故容易跌倒或受傷。
照顧方式:

1.提醒患者將頭轉向患側,以補償視野,並口頭提醒注意患側的事物。
2.居家環境物品擺置整齊、簡單;走道上保持通暢及明亮。
3.協助患者於患側手上掛一小鈴鐺,藉以提醒患者。
4.若患者的床靠牆,協助患側靠牆,健側靠外面,如此可讓患者清楚了解身邊發生的事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複視
就是看出去的景物是兩個以上的影像重疊。因而患者會覺得視力模糊,移動 或長時間注視時會頭暈,下床走動會覺得平衡感欠佳,容易跌倒。
照顧方式:

1.可以戴上單側的眼罩或 於眼鏡上方用遮罩覆蓋一側鏡片,可左右輪流覆蓋,避免過度使用單眼造成疲累,用單眼看東西時會缺乏立體感及距離測量不準,行動時須小心。
2.上下樓梯須小心,避免踏空而跌倒。
3.不宜騎機車或開車,以避免發生危險。

失語症病患的照顧

中風部位若影響到優勢大腦的語言區(一般人在左大腦),則會 出現語言功能障礙(即失語症)。
失語症依其症狀又可分為:
表達性失語症:患者雖能了解別人所說的話,但無法以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感覺性失語症:患者聽不懂別人的話,但自己可以說話,只是胡言亂語、答非所問。
全面性失語症:患者聽不懂別人的話,自己也無法表達意念。
溝通原則:
1.鼓勵病患用任何方法與人溝通,若不能講就用寫,不能寫就用手勢
2.盡量用簡單的句子和通用的字彙,說話的內容要具體
3.講話的速度要慢,音節明確,且要耐心等候病患回答,不要急著猜出病患的意思,同時不要大聲和病患說話
4.環境不要太吵雜,讓病患能集中注意力,盡量讓病患有一對一交談的機會。 
5.不要把病患當小孩一樣,說話更不可因其講話困難而取笑他,不要太強調病患的語言障礙,以免增加其受挫感

感覺障礙病患照顧

中風常會導致單側肢體感覺麻木,對冷、熱、觸、痛的感覺遲鈍。照顧需注意:
1.使用冷、熱水時須特別小心,先用正常的手測試水溫後才能使用。
2.下床一定要穿鞋,防止患側受利器刮傷。
3.可以穿長袖衣服保護上肢。 
4.至少2小時更換一次臥姿,並檢查皮膚是否完整,避免褥瘡發生
5.可常按摩患側肢體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麻木不適感

肢體無力病患之照顧

中風患者由於腦組織受傷範圍的不同而有不等程度的肢體功能受損,嚴重者甚至失去意識而完全無法動彈。照顧需注意:
1.正確的將患者身體各部位擺在適當姿勢。
2.將毛巾捲放在手掌中,將大拇指與其他四指成相對的位置。
3.避免腿部內收及外展,可使用浴巾捲來維持姿勢 ;足部以垂足板或硬盒子保持足底呈垂直狀
3.每天早晚協助患者做患側關節運動。

合併症的預防

一、預防感染 的一般原則
住院期間為避免感染而加重病情,除了醫護人員注意院內感染防治外,家屬也應該注意感染的預防。
預防方法:
1.接觸患者前、後應用肥皂洗手。
2.需抽痰或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家屬應配戴口罩。
3.感冒或咳嗽的家屬,請戴口罩或回家休息,多喝水。
4.接觸及處理患者的大小便,前後應洗手或帶清潔手套。
5.床單汙染時,隨時更換或至少一週更換一次。
6.尚未吃完的食物應立刻用蓋子蓋起來。
7.家屬與患者的水杯應分開使用。
8.鼻胃管灌食用物應每次用後即清洗晾乾,放在乾淨器皿內。
9.餵食的餐具應保持乾淨,注意食物的新鮮度。
10.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11.垃圾丟於加蓋垃圾桶內,保持病室清潔。
二、預防壓瘡發生腦中風患者因感覺較遲鈍或因無法移動身體使得皮膚長時間受壓造成組織缺乏營養及氧氣而壞死,形成壓瘡。
預防方法:
1.時常變更身體臥姿,如 輪流仰臥、左右側臥。
2.每兩個小時至少要協助翻身一次,予枕頭適當的支撐。
3.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潮濕及過度乾燥,可以塗擦潤滑劑。
4.保持床單、衣服平整
5.骨頭突出處避免直接壓迫,需墊軟墊或使用氣墊床
6.避免用拖拉方式移動患者,應採用抬高床單的方式進行。.
7.補充足夠的營養
8.每日於擦澡時觀察皮膚的完整性

三、預防吸入性肺炎
腦中風患者因意識程度改變嘔吐吞嚥困難等因素,使食物或口腔分泌物吸入到氣管造成肺部感染。
預防方法:
吞嚥障礙患者:
1.評估患者咀嚼及吞嚥能力,可小口試喝開水。
2.進食時採坐姿
3.採軟質稠狀的食物
4.意識不清時,勿由口進食, 並由醫師評估是否置入鼻胃管。
5.喉頭麻醉的病人(如:胃鏡檢查)應於檢查後一小時,試喝一小口水,若無嗆到的情形,才
可進食。
6.維持口腔清潔。
鼻胃管灌食的病人:
1.
餵食時和餵食後ㄧ小時床頭應維持45度高度;對於連續管灌食者床頭應隨時維持抬高的姿
勢。
2.灌食前應反抽評估殘留胃內容物性質及量,若反抽物有咖啡色或紅色液體應立即告知護理人
員暫停餵食;殘留內容物量應小於100CC。
3.灌食速度應緩慢,不宜過快。
4.評估是否有腹脹情形。
氣切管留置患者:
1.每2小時或需要時以無菌技術抽吸分泌物。
2.灌食前先抽痰,避免灌食後ㄧ小時內抽痰。
3.維持口腔衛生,需要時抽吸口鼻及喉頭分泌物。
4.確定氣切管或氣管內管的壓力球,維持在正常壓力範圍。
四、預防泌尿道感染:腦中風患者因肢體無力、癱瘓或是行動不便長期臥床,再加上水份補充不足且常合併排尿功能障礙,很容易導致泌尿道滋生細菌引發感染,另外,神經受損控制不良導致無法自行排解尿液,而必須插上一條導尿管的患者,也較容易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預防方法:
1.盡量攝取大量水分,每日除三餐以外,額外攝取水分2000CC,以淡化尿液(水分限制者除外)。
2.若有尿意應趕快解尿,勿憋尿。
3.補充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柑橘類水果、葡萄柚汁、藍莓汁、蔓越莓汁等,可以酸化尿液,預防細菌滋生。
4.解尿或排便後衛生紙擦拭時,應由前往後擦,以避免感染。
5.臥床時,每日至少一次會陰沖洗。
導尿管的護理方法:
1.每天以肥皂水、清水或稀釋的沙威隆清洗尿道口。男患者要確實翻開陰莖的皺摺處清潔,女患者每日至少一次會陰沖洗,分泌物多時可增加會陰沖洗的次數。
2.以紙膠或尿管固定帶將導尿管固定於腿部,避免拉扯。
3.協助多活動或翻身、坐起。
4.導尿管避免受壓、扭曲,必要時可擠壓尿管維持通暢。
5.尿管與尿袋要接妥,防止脫落,維持引流系統為密閉式。
6.觀察尿液顏色、尿量及是否有沉澱物、血尿等異常現象
7.臥床時,尿袋掛於床緣,勿拖地。下床活動時,尿袋須保持低於膀胱位置(如果因移位要將尿袋短時間提高,先關起引流管上的開關,防止尿液逆流,移動好姿勢再打開尿管開關)。
8.尿袋內尿液超過1/2~2/3就要倒掉。
9.排空尿袋前後均要洗手,且要避免尿道口碰到盛尿容器及周圍環境。應隨時關閉尿袋出口,並套回原處,勿受汙染。
五、預防便秘腦中風因活動量少,消化器官功能低下,腸蠕動減慢,纖維質食物攝取不足導致排便困難。
預防便秘的方法:
1.給予高纖飲食,如胚芽 米、全麥麵包、高纖蔬果等。
2.起床一杯300-500c.c的水,幫助腸胃蠕動。
3.每天適度運動,臥床患者每日1-2次下床輪椅活動。
4.安排飯後20分鐘排便,以運用結腸反射幫助排便。
5.烏梅汁、優酪乳有輕瀉作用,可改善症狀。
6.於肚臍周圍塗上薄荷油,以順時針方向用手掌慢慢按摩腹部(最好於進食後1小時
之後再進行)。
7.有便意時不要拖延,一定要馬上去上廁所。
8.配合軟便藥或促進腸蠕動的藥物使用。
9.如果超過三天仍未解便,可使用甘油球浣腸幫助排便。